喻文光:德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启示
一是灵活性电源,二是调节性电源,三是基础性电源。
山西晋北地区煤价整体较稳,少部分煤矿原煤价格小涨,港口市场需求好转,煤矿精煤销售良好,基本无库存。当前即将迎来大秦线检修,供给不畅对市场信心具有提振效果,但随着增值税下调、曹妃甸港港务费下调、铁路货物运价下浮等多政策联合执行,吞噬了因运输受阻可能产生的价格上涨空间。
最新产地市场方面看,内蒙古鄂尔多斯品种煤继续下跌,部分煤矿沫煤受港口市场好转影响价格小幅上涨5-10元,目前煤矿销售正常,库存低位。产地方面看,截至3月28日,榆林市能源局共发布4批申请复工复产煤矿名单,合计136处,涉及产能38185万吨/年。在情绪推动下,短期市场存在一定上行预期,但上行空间仍需持续观察。存煤可用天数为24.4天,和上月同期相比,增加0.2天。而目前未复产煤矿约78处,涉及产能8165万吨/年,推算出单井平均产能仅105万吨/年,远低于已复产煤矿单井平均产能,这意味着目前已复产矿井中以国有大矿为主,民企小矿的复产进度仍显缓慢。
CCI5000动力煤价格报524元/吨,较上期价格上调2元/吨,较上月同期水平下调36元/吨或6.4%。4月3日中国煤炭资源网最新一期的CCI动力煤价格显示,CCI5500动力煤价格报623元/吨,较上期价格上调1元/吨,较上月同期价格下调10元/吨或1.6%。CCUS技术将成为中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控制总体减排成本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
近日,国际能源署在京发布《全球煤炭市场报告(2018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用一个星球,两个煤炭世界来概括当前全球的煤炭走势。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虽然2014年至2016年煤炭需求连续三年下降,但近两年煤炭需求开始出现回升,2017年、2018年煤炭消费量分别增长0.7%、2.5%。这就意味着,发同样多的电要用更多的煤,这一成本的增加,目前很难承担得起。能源行业评论员吕成之也对煤炭是清洁能源持反对态度,他发文指出,我国虽然在发电端实现了常规污染物超低排放,但煤炭全产业链的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解决。
那么,中国煤炭消费是增还是减?《报告》认为,中国是全球煤炭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期,煤炭需求将逐渐下降。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未来CCUS技术能够不断突破成熟,煤电加装CCUS后成本仍具有经济竞争力,煤电在我国电源结构中还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从煤炭开采造成的水污染、煤尘、瓦斯释放的甲烷、煤矸石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到运输过程中的水污染和煤尘,这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并没有放入所谓的清洁的煤炭的考虑内。他认为,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能源消费总量适度增长是必然的结果。吕成之也表示,CCUS技术目前尚不能实现规模化、全流程示范利用,离商业推广、实现规模化减排的距离还很遥远。其中,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增长是主要因素,2017年、2018年电力行业耗煤同比分别增长4.9%和6.4%。
林伯强认为,煤炭成为清洁能源是不可能的,始终会卡在二氧化碳排放上。未来5年,煤炭消费仍将保持小幅增长趋势,总量维持在40亿吨左右未来5年,煤炭消费仍将保持小幅增长趋势,总量维持在40亿吨左右。中国煤炭消费量将呈现平均每年不到1%的结构性下降,将由2016年的38.7亿吨减少到2023年的37.7亿吨,年均下降0.5%。
未来5年,全球煤炭需求将保持稳定,而中国仍将是世界煤炭消费第一大国。不过,发布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对上述说法持保留意见。
欧洲和美国市场煤炭消耗下降的份额,将被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增长抵消。但从能源发展趋势看,煤炭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石。
目前,我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火电系统,可以满足全球最高的环保标准,但超低排放只是针对二氧化硫、粉尘等一般的空气污染,还无法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在王显政看来,作为世界煤炭大国,中国煤炭工业清洁高效发展的实践表明,煤炭能够成为清洁能源。煤炭仍将是主体能源根据《报告》的预测,尽管未来煤炭对全球能源结构的贡献将略有下降,但当前煤炭仍然是全球能源系统的核心。近年来,我国推进CCUS的力度明显加大,不过,林伯强表示,国内CCUS技术只是在部分地区进行样板试验,由于无法降低成本,试验项目大都处于亏损状态,无法铺开商业使用。是否算清洁能源引争议对于全球煤炭行业而言,清洁发展至关重要,国际能源署也对中国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方面的减排取得成就表示认可。另外需要关注的是,碳捕获技术本身就能耗很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就曾表示,如果煤电厂现在的转化效率超过40%,若要同时去除二氧化碳,效率就会降低11个百分点。
特别是在中国、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煤炭提供了能源安全,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未来CCUS技术能够不断突破成熟,煤电加装CCUS后成本仍具有经济竞争力,煤电在我国电源结构中还将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吕成之也表示,CCUS技术目前尚不能实现规模化、全流程示范利用,离商业推广、实现规模化减排的距离还很遥远。但另一方面,欧盟28个成员国将逐步淘汰煤炭,相关政策已经在欧洲国家广泛发布并实施。
另外,由于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煤炭消费比重也将有所下降,煤炭需求增长空间有限。当下,碳捕获成本相当昂贵,发电成本大约从每千瓦时0.26元提高到0.5元。
王显政也提供了一组最新数据佐证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成就:截至2018年底,中国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实际完成8.1亿千瓦,达到或低于燃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报告》称,煤炭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碳捕获、利用和储存(CCUS),没有CCUS就没有煤炭的未来。他认为,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能源消费总量适度增长是必然的结果。其中,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增长是主要因素,2017年、2018年电力行业耗煤同比分别增长4.9%和6.4%。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认为,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是中国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一方面,由于价格实惠、储量丰富和便于运输等特点,煤炭仍然是很多国家的主体能源。
林伯强认为,煤炭成为清洁能源是不可能的,始终会卡在二氧化碳排放上。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刘晔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在经济增速趋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大幅降低,能源消费增长换挡减速。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中国科学报》分析,由于我国风电、光伏、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较小,如果国内能源需求增长较大,那么这些清洁能源就不可能满足需求,因此也就不得不增加煤炭消费。CCUS是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所需的一项关键技术。
那么,中国煤炭消费是增还是减?《报告》认为,中国是全球煤炭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期,煤炭需求将逐渐下降。CCUS技术将成为中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控制总体减排成本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技术,实现散煤燃烧热效率达到90%以上,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排放指标达到或接近燃气锅炉排放标准。从煤炭开采造成的水污染、煤尘、瓦斯释放的甲烷、煤矸石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到运输过程中的水污染和煤尘,这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并没有放入所谓的清洁的煤炭的考虑内。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提出异议,他们认为煤炭虽然可以清洁化利用,但这并不代表就能成为清洁能源。近日,国际能源署在京发布《全球煤炭市场报告(2018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用一个星球,两个煤炭世界来概括当前全球的煤炭走势。
《报告》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业界对于中国煤炭消费走向以及煤炭能否成为清洁能源的大讨论。CCUS技术至关重要煤炭如果想要摘掉污染的帽子,真正成为清洁能源,关键就要解决温室气体减排的问题。
能源行业评论员吕成之也对煤炭是清洁能源持反对态度,他发文指出,我国虽然在发电端实现了常规污染物超低排放,但煤炭全产业链的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解决。一方面,逐步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中国也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
评论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